以不同角色的第一人稱來陳述一段故事,是 湊佳苗-告白 這本書的獨到之處~!
繼肅清之門,徬徨之刃後,這本是讓我欲罷不能,讀完後還反覆翻閱咀嚼的書.
拜電影及DVD所賜,劇情大綱應該在網路上,
打上:告白湊佳苗松隆子,信手捻來就一堆,
因此尼爾張不再贅述~
我想談到的,是這個故事,所帶出來的意涵及連動思緒!!
---------
如這張照片,這故事裡痛失愛女的班導師,瞳孔裡深深烙印的永遠是那一幕!
萬念俱灰的她,眼裡已經看不見其它的了~
而且害死女兒的原因,
是那麼的荒唐跟讓人無法置信!!!
不過憤恨並未讓她失去冷靜,
在她心中很明白兩件事:
1.就算兇手認罪,就算殺死他們,女兒也不會再活過來了.
2.只讓他們坐牢,實在太便宜他們了,他們不會感受到失去親人的錐心之痛是甚麼感覺.
上述兩點,對她來說,充其量只不過是廉價的報復.
況且,身為為人師表的她,所背負的是職業使命是:
應該讓兇手痛定思痛,從錯誤中成長改過!
明白生命的可貴,懺悔自己罪孽深重,背負著重擔活下去!
因為兇手是學生~
還是她任教班上的同學!!!
很好!
非常好!
因此,在這本書的第一章:神職者,以及第六章:傳道者,
以班導師為第一人稱,緩緩地向讀者告白著這件事發生的前因後果,
以及她的心路歷程,
以及她接下來所採取的一切做法~
---------
第二章裡,以這個班上的女班代為第一人稱,對著已失聯的班導來訴說告白的方式,
引導讀者了解接下來班上所發生的一切,
以及兩個兇手接下來的一切生活,
及在班級裡所面臨到遭霸凌的狀況~
而自己之所以無法置身事外,
除了自己潛藏的犯罪意識作祟外,
還有懷著對其中一名犯罪同學的愛意所致!
但最後誠如第二章的屬名:殉教者一般,
她的生命卻銷毀在另一名犯罪同學的手裡....
------------
而第三章,
是透過一位溺愛犯罪同學的母親,每天所寫的日記所表達出來的.
呼應出這個悲劇之所以會產生的一部分前因~
這個前因就是:
父母對孩子的高度期待及過度寬容!!
所以第三章屬名為慈愛者,
透過這樣的告白,最後導致這樣的結果,
想讓讀者思考,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?
-------------
第四章:求道者,
跟第五章:信奉者,
則是以兩個犯罪學生各為第一人稱,
一段是以在精神病院自白呢喃的方式,
一段是以在網站上公開遺書告白的方式,
堆砌出之所以發生這整件事的來龍去脈~
只不過,
所謂的求道也好,
所謂的信奉也罷,
都是來自於對於要求自我認同跟他人認同的思想偏差所致,
進而以最讓人遺憾的方式跟結果呈現出來.....
到最後,
沒有一個人是真正的贏家!
-------------
相較於肅清之門以殺戮來進行警世及教化,
告白採取的是以摧殘來進行內省及折磨~!
肅清之門的手法是讓你面臨死亡~
是種痛苦,是種恐懼;
卻是種了結,是種痛快;
但告白的手法是讓你生不如死~
是種折磨,是種悔恨;
卻很難了結,是種悲哀!
---------------
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態產生,
這樣的事情發生呢?
當眾人皆以站在自己的視角在觀看同一件事情時,
每個人都不會覺得是自己的過錯,
都會認為是別人的問題~
這樣無數未經溝通的單行道糾纏到最後,
所得到的交集,就會是毀滅性的碰撞!!!
或許,
無形之中,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幫兇而渾然不覺~
不過,
這樣的遺憾,如何能夠讓它少一點,
或許是我們,在看完之後,
可以好好思考的~
讓這樣天真無辜又純真的笑臉,不要再變成黑白的.....
尼爾張的延伸閱讀:
黑武洋-肅清之門 讀後有感
------------
圖片來源:出版商廣告封面/官方海報/預告短片擷取
原PO:2011-02-18 00:05:00